抑制水泥產能過剩,間接影響磨粉及破碎行業
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,黨中間、國務院審時度勢,及時采取了擴大內需、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措施。按照“保增長、擴內需、調結構”的總體要求,出臺了鋼鐵等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,在推動結構調整方面提出了控制總量、淘汰落后、兼并重組、自主創新等一系列對策措施,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。目前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,工業增速穩中趨升,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情況有所緩解,產業發展總體向好。
2008年,全國共有水泥企業4350家,水泥產能18.7億噸,分布在31個省區市,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018條,產能約11億噸,落后水泥產能約5億噸,其余為水泥粉磨站和其它類型回轉窯。當年產量14億噸, 我國水泥產量已占全球50%,其中,新型干法水泥產量9.3億噸,落后水泥產量4.2億噸,其它窯型產量0.5億噸。今年全國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,水泥產能6.2億噸。同時還有已核準未開工水泥生產線147條,水泥產能2.1億噸。
全國在建和擬建項目全部建成后,將新增水泥產能8.3億噸。如果三年內不能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,屆時水泥總產能達到27億噸,生產能力將嚴重過剩。2008年我國水泥消費量為13.7億噸,預計2010年消費量多不超過16億噸,即使全部淘汰現有落后產能及小型粉磨站,屆時新型干法水泥產能仍過剩3.3億噸。所以國發[2009]38號文件明確要求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在2010-2012三年之內基本淘汰落后水泥時間表,按照水泥行業環保、能耗、資源消耗、規模等指標門檻要求,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水泥,實現水泥產品結構的基本調整。
在全國范圍內,對規定時間內尚未開工的水泥項目一律停止建設,進行認真清理,如此明確的要求,這樣嚴格的規定和嚴厲的措詞,在行業的反展史尚,也許不是“少有”,但應該是少有的。從這里,既能夠體味到國家對抑制水泥產能過剩的極大決心,亦可以清楚的看出水泥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。
與此同時,與水泥制造行業相關的磨粉機設備,破碎設備,選礦設備,烘干設備等都會間接大受到一定的影響,只是目前尚不明顯。